加刻不加刻,就是价格上千万,和上百万的区别,只要遇到了可以加刻的青铜器,就没有几个人不动心。
所以,在这一点上,陈文哲格外上心,他也害怕阴沟里翻船!
当然,他更加害怕有人会在那两只大小锅,就是铜釜之上加刻东西。
汉代的铜釜,特征就是简洁,这要是专门弄上一些繁复的纹饰,这就贻笑大方了。
曾有这样的事例,当错金银的越王剑被发现后,就有一些作假者,在素剑上补刻花纹、错以金银出售,却因技术欠佳而被识破,终贻笑大方。
鉴别这些改刻或增刻的纹饰,可首先比较其本身,或周围的表层,和地子是否与该器的其他部位相一致。
因为若是后刻的,一定是破坏了原有表层的色泽。
其次,找一下每组花纹的接合处,是否有范痕。
因为花纹是刻在范块上,拼合浇铸的,没有范线就有作伪的可能性。
再有就是,作伪者对商周青铜器纹饰的规律,把握不准。
比如纹饰一般虽有地纹和主纹之分,但二者其实关系密切。
如兽面纹卷角,或勾尾的收头处,往往是像同心圆一样,与地纹的小圈连接起来的,但作伪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细微的特征。
看过纹饰,没有发现问题,陈文哲总算是松了口气。
最起码,没有低级错误。
到了此时,就要整体再看器物的表现。
辨别青铜器真假,讲究重量、嗅觉、声音和锈色的程度。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表,比商周器轻薄,若重量相反,则存疑。
铜器出土有土气味,作假的器表,总散发出酸味。
更为重要的是,对铜质声音的辨识,和器物表面锈色的鉴别。
因为商周铜器是以铜锡合金铸成,敲击的声音自然清脆,而后仿的青铜器往往用黄铜铸成,或浇铸而成,敲击的声音混浊,若偏薄,则脆而散。
有的是修补的伪器,四周敲出的声音,就会不一致,加入其他材料修补的,更有一种沙哑感。
观察古铜器表层和锈层也很重要,因为当从器形或制作工艺上,难以确认其真假时,可以通过鉴别其表面锈色的好坏,来断定是真品还是赝器。
这一点格外的重要,因为现代的一些造假高手,对于锈色的研究,可谓是精深之极。
不说别人,陈文哲就可以用好几种方法,做出真假难辨的红斑绿绣。
所以,他不得不小心,他也害怕遇到如同他一样的高手,那就悲催了。
当然,他会做,也就会看。
只要小心一点,还是能够分辨出,作假锈色和真锈色的区别的。
可是,要真遇到了极致的高仿,要想辨认出来,也是很难的。
由于青铜器埋于土中上千年,铜锈会层层发出,但各个地域的青铜器表锈色,却不甚相同。
这与不同的地下水质,和其他有机物腐蚀其表面,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有关。
如徽省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呈灰绿色;
而南湖出土的青铜器,则见有翠绿色的锈层,亮晶晶的,人称“水坑”器。
中原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层丰富,锈色多变,或黑灰,或枣皮红,或灰绿,或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