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5章 第 135 章(1/2)

目前人事部大令一时间找不到合适人选,便是暂时由总长林德康兼任的。

林德康曾经做了很多年的吏部尚书,对于官吏的考评,任免轻车熟路。唯有招聘一事,他没干过。

因为朝廷那边的招聘就是科举考试,一向是由礼部主持的。

事关第一次人才招聘,还没有具体章程,李洵便只好亲自带着他们走一遍。

因为只有他自己才最明白,究竟要怎样才能找到目前急需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这次招聘的考核内容,必然不可能只是单纯的科举考试。

鉴于七部目前基本上都缺人,李洵便传信给各部门的负责人,让他们各自计算一下自己部门需要的人手数量,对人才的要求,具体到每一类岗位。

当然,目前的招聘范围有限,且总得给后面的人多留点胡萝卜,不可能一次性满足所有部门的全部人手需求,只能以最低限度来招考。

三日后,他便举行了一次中枢七部负责人外加肃城郡守的小朝会,与众人一起具体讨论,制定总体的招聘章程,以便对外发布。

首先,因为要招聘的是实用性人才,那考试内容方面,便主要分为算学,律法,杂学与策论四个科目。

其次,招聘章程里头还得包含考试的日期与流程。

目前要人要得紧,但也要考虑到是否能有足够的人来参加考试,所以考试日期定在一个月以后。

「丑话先说在前头,本王治下的考试,务必保证公平公正,是以,考试之后,本王会亲自再举行一次殿试。到时候,若发现考生有舞弊之嫌,必将追究其亲友。哪怕不像朝廷一般流放连坐,但撸官,挨板子与牢狱之灾,本王是不会手软的。」

众人连忙应是。

一些原本心里想着为亲友走后门的,心中也在衡量着利弊得失。

郡王的意思很明白,舞弊者一旦被抓,必然会严查其背后的关系网,到时候他们身为亲族必然受到牵连。与其如此,不如好生准备,下次再考。

反正郡王都说了,目前只招最低限度的人选,以后还会再招。

有了这警告在先,又是第一次招考,李洵亲自主持,没有人再敢想着走什么歪门邪道。

接下来,李洵又进行了出题任务的分配。

算学和策论,他都打算亲自出题。律法与杂学,则交给林德康,周应亭与周如植三人去讨论。

等出好了题目,则由肃城府衙下的印刷作坊进行印刷。

为防舞弊,所有作坊工人,在考试前都不得离开作坊。

而接下来的报名登记,由人事部负责,考场秩序维护,由郡王府护卫营负责,考场监考官与阅卷官,则在考前十日再行指定。

所有章程讨论明白,李洵便让人抄写了几十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治下的各个郡县。

这一次,附近几个属于大启的郡县也没放过。

有了五百里加急的传送,短短三天内,这张招考启事便贴满了附近方圆一千余里的郡县。

这是头一次,李洵对周边大启的郡县展现出强势的态度。

负责张贴告示的士兵队伍直接在城下喊话:

「传慎郡王令,借贵城公告栏一用!若有不从者,郡王不介意让属下的武将们带兵亲自来贴。」

意思很明白,谁敢不让张贴,慎郡王便会发兵来讨伐。

这些郡县基本上都只得一两千人的厢军,哪里经得起慎郡王手下强兵的攻伐。

周边几个郡县,平日里本就很惧怕慎郡王,如今面对慎郡王明晃晃的挖墙脚行为,自然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不仅慎郡王治下几个郡县的读书人看到了这份招考启事,连周边大启郡县的读书人也看到了。

这个时代,能出头的只有考科举入仕这一条路。

哪怕是日子稍微好过些的农门,也是希望能举全家之力供个读书人的,乡绅地主和小商贩更是不用说。

因此,若不论功名,每一个郡城县城,读书人其实是很多的。

这告示一张贴,顿时便引发了全城热议,相熟的友人之间,都在奔走相告。

「你听说了吗,慎郡王发布了招考启事,说是要招王城七部吏员,总共录取好几百人呢,不限功名,凡是童生以上都可报名参加。」

「七部吏员,这是什么意思……」

「我看告示上的职能介绍,那七部其实等同于朝廷的六部,只是名目有所不同。」

「那岂不是一步登天!」

「对啊,所以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要知道,他们这些读书人,想进入六部,那少说也得考中了进士才能有一些机会。如今这场招考,却是可以让他们省去寒窗苦读数十年,直接参与六部选拔。

虽说慎郡王治下不等同于朝廷,但他如今可是统一了北戎,其治下还有两郡两城,这样辽阔的领土,与大启又有多大区别呢?

他们寒窗苦读数十年也未必能考得上一个进士,如今能有机会直接入仕,怎能不好生把握。

「距离报名截止还有二十天,咱们得抓紧时间。」

城中的百姓们,也纷纷将这消息告知自己住在乡下的亲戚。

没多久,便传遍了肃城附近的数个郡县。

天下读书人本就仰慕慎郡王,如今有机会到慎郡王治下成为吏员,自然是无不欢欣鼓舞。

哪怕有可能在城门被赶回来,甚至去了肃城也是白跑一趟,众多读书人也还是立刻收拾了行囊,星夜兼程往肃城去赶考。

如此一来,差不多时间举办的附近郡县的科举考试,竟是没多少人参加了。

一方面是很多廪生举人都跑去肃城了,无人给考生作保,另一方面,考生也有大半跑去了肃城,根本无心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附近郡县的地方官们,原本惧于慎郡王威势,不敢阻拦前往肃城赶考的考生,等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治下的科举考试无人参考后,也已经来不及了。

惧怕皇帝责怪,很多人都在考虑,要不自己也收拾包袱,带着家人去投奔慎郡王算了。

此为后话。

*

为了接下来的吏员选拔考试,李洵很是忙碌,一方面要出题,另一方面还得解决其他问题。

毕竟林德康既要总揽政务,又要出题,还要监管人事部,也是分|身乏术。李洵既然在肃城,便少不得要分担一些他手里的事务。

比如眼下人事部的人就遇到一个难题,短短几日,报名的人已经超过两千人,考生们的考试场所该怎么安排。

这次可是对附近许多郡县都广而告之的,男性考生的门槛又设置在童生以上,上万人应考都是很正常的。

这样一来,肃城原本的贡院是绝对不够使的。

李洵去贡院实地看了看,最后下令把附近的居民都迁走,临时搭建板房扩建贡院。

没两天又有人汇报城中的客栈已经不够赶考的学子们住了,李洵又少不得下令清理城东的流民安置所,暂时给考生们免费居住。

全程把关着这类琐事的同时,李洵还抽空去检阅了去年底招募来的三万新兵。

这些兵都是由李洵护卫营原本的营指挥使王常青负责训练的,基础类目其实训得不错,但李洵也还是需要对他们的训练项目进行查漏补缺。

这一日正在军营中练兵,便听亲兵来报:

「郡王,河陵急报,发现万余禁军从北戎草原边界而来……说是特意来投奔郡王的。」

跟在李洵身边的王常青闻言立刻道:

「郡王,会不会有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本网 . www.bookben9.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书本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