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榆树湾,外村来这里做工的人,数量早已超过了村子里原本的人口。
尤其是纺织作坊,每当上工下工交接班时,数百名妇人喧闹异常,已经蔚然成景。
还有不断加盖的窑口,仿佛永远也修不完的仓库和厂房,汇聚了十里八乡大量的青壮劳力。
在榆树湾,来自不同村子,不同宗族的人不必因为争抢一处水源大打出手,也不必因为偷偷挪动了数丈的地标而进行大规模的械斗,更加不会因为宗姓之间的恩恩怨怨拼一个你死我活!
从一开始,赵亨义就制定了严苛的规矩。
.
任何在榆树湾做工的人,不论男女老少,一旦和人发生争斗亦或者挑起事端,非但自己会被开革出去,就连他所在的村子和宗族都会受到惩罚。
如此类似连坐的手段,虽然不讲道理,但切实保证了榆树湾整体的稳定。
在这个时代,宗族的势力极为惊人,村村寨寨的百姓或许不知道王法,但绝对把宗老们定下的规矩记得清清楚楚。
在榆树湾做工的人,因为要在一起协作配合,反倒是渐渐熟识友善起来,不少来的此前有矛盾的村寨、宗姓的人开始称兄道弟,大家仿佛慢慢融合成了一个整体,过去祖辈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没人再提起。
对于赵亨义,所有的人都是感激的,尤其是那些外村来做工的人。
和榆树湾本乡本土的村民不同,外来做工的这些人对于赵亨义极为陌生,在他们眼中,东家是个大善人,是东家心善的,自己才能吃上一口饱饭,每日劳作之后还能领到几枚铜板的工钱!
这些人见到赵亨义都是远远的站着不敢靠近,有胆子大的或许会笨拙的行个礼,但也绝对不敢主动和东家搭话。
如此这般并非是惧怕,而是因为感激。
后世的人,即便混得再凄惨潦倒,但凡肯卖把子力气,大略还是能够填饱肚皮的,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否则很难见到饿肚子的人。
后世的人很难理解,在大燕国,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能够找到一份活计,能够通过做工卖力气吃饱肚子,甚至还有工钱可拿,是一件多么来之不易的事情!
在赵亨义制定的规则之下,宗老们的影响力以及村寨的束缚力肉眼可见的迅速削减着。
并非没有聪明人发现这一切,可即便发现了这一切,也万万不可能阻挡自己村寨或者同一姓氏的人去榆树湾做工。
只要是脑筋正常的人,没有人愿意继续过以前那种日日夜夜承受饥饿折磨的日子!
那种连野菜草籽熬成的粥都不敢放开了吃的日子,在榆树湾的职工食堂吃上一顿饱饭之后,所有来这里做工的人,都会拼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的摆脱!
混在这群人中最为特殊的一个群体,来自周家村。
当初周家村的人在周兴旺周大爷的带领下,来到榆树湾闹事,结果全都被当成山贼抓了俘虏,只能扔在窑场劳动改造。
赵亨义前往江陵城之前特意交代,周家村的人允许赎回,每个人二两银子,周家长房嫡子周兴旺二百两!
结果到目前为止,周家村来闹来撒泼的人不在少数,掏银子赎人的一个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