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桥都和桥头关的距离只有几十里。
虽然桥都有着强大的驻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李彦成所在的军队没有胜算。
反而,李彦成心中有七成的胜算能攻下桥都。
所以看到姜思乐信中带来的朝廷的文书,李彦成心中想的并不是感叹朝廷对他们的优待处理,反而是:
是否要放弃这大好的优势?
反而去接受一个朝廷认为仁厚的方案?
李彦成有些不甘心。
他倒不是对于自己的待遇有异议,对于跟着安乐公主回到草原李彦成觉得倒是没有什么。
毕竟这近一年的时光都是在青夷,在姜思乐的身边度过的。
他担忧的是,朝廷的如此处置,是将他们的军队当做战败来看待。
对于战败的军队来说,这个待遇的确是极好的。
但是他们还未失败呢……
李彦成目光所及之处,将士们人人信心满满,气势十足。
所有人都准备好了,和朝廷干上这么一架。
已经有士兵开始计算起来战场上的功勋,对于建功立业信心满满。
甚至有人已经准备,在下一场的战场上英勇杀敌,来换得自己所希望的富贵。
就连李彦成也有些惋惜。
他平日里并不是一个好战之人,但是带着军队攻进一个国家的首都————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诱惑。
更何况,在李彦成的计算下,他们的胜率有七成!
七成的胜率无疑将李彦成的渴望放大了许多。
真的有可能攻进桥都,李彦成如此真切的意识到。
而且就算是他们失败了,李彦成觉得以目前在桥都驻守的兵力,完全可以退至桥头关,且战且防。
以目前在琼州的防御工事,他们完全可以和那群皇家军打防守战。
有天险可守,就算败,也不会是惨败。
一个想法突然出现——
为什么他们要做败者,接受敌人良好的优待,而不是去做胜者,优待他们?
这个想法紧紧的纠缠着李彦成,让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但是最后,李彦成还是没有决定是否要这样做。、
他回到营帐内,在书桌上伏案,李彦成在烛光之下唉,写下一封信,阐述利害关系,讲述我军的胜机和他的把握。
李彦成打算将这个问题的决定,交给姜思乐来做。
自认为是个莽夫的他,在政治和朝局之上远远比不过小道士和姜思乐看的透彻。
他坚定的想,如果她们二人都决定出兵,他就将全力以赴。
如果决定接受朝廷的议和,那如此优待的政策也没有什么不好。
他将一切的选择权,交给了那些能看的更远,做出更好的判断的人。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想要抛弃责任,而是因为信任。
李彦成信任姜思乐,正如姜思乐信任李彦成,愿意将手上所有的军队都交给他一样。
如此几日,朝廷和叛军陷入了僵持阶段。
两边都没有进攻,但也都没有撤军或者放弃警惕。
附近州府的百姓觉得战争已经散去,往日繁茂的商业活动也渐渐兴起。
江州
姜思乐的面前有两封信。
一封是来自于琼州的元帅李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