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边尚有一切护卫部曲,其中青夷人居多。
姜思乐还特地找到了两位,嘱托他们去京城守护着小道士的安全。
她是见过那京城里人们的明枪暗箭的。
曾经王素是怎么死的?
她的二姐姐姜沅儿又是怎么死的?
这些姜思乐心知肚明。
京城之中,皇权大过王法,若是真有身处高位之人要对小道士下手,其实最好的办法,也就是最简单的办法——除掉他这个人。
而迟忠君是只身去的京城,身边既没有护卫,也少有保护着。
就算是姜奕偏袒于他,可一旦出了皇宫,小道士依旧危机四伏。
这也是她特地为小道士送去护卫的原因。
其余的护卫倒是可以在京城招揽,但他的身边不能没有可信之人。
这也算是姜思乐能为他做的最后的事情了。
等小道士来信,说他已经接到了送来的两个护卫后,姜思乐才能真正的放下心来。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
边境虽然仍有争端,但大多是小打小闹。
栾将军上书,其中写着他对青夷人的观察。似乎青夷一次不成之后,便消去了猛战的念头了。
虽然不知道青夷人为何风格转变如此之快,但是的确边境的危机已经接触。
青夷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只要这个问题的回答着是乌穆,他甚至能给老将军说出上十种缘由来。但恐怕栾老将军并不会亲信这个青夷人口中所言。
其实缘由很简单,青夷如今的内政也正在紧要的关头之中,尚未能够抽出国内的大部分精力,继续去和大夏在那块小地方争夺来争夺去。
就在一个月之前,由青夷左贤王乌去疾为主,新任议政大夫陆青为辅助,在青夷的朝堂上开启了一次变法。
这件事情对青夷的影响十分深远,而且如今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了。
就像青夷在军事上一直占据优势一样,在民政、朝堂之上一直都是历任单于的一言堂。
这件事情好的确是有好处。
如若不然,也不能只乌穆一句话的事情,这次的改革就反对声寥寥的开始了。
在青夷,没有人会、也没有人敢和单于的意见相左,背道而驰。
在威严的方面,乌穆的父亲,前任老单于乌咸就已经在青夷的威望到达的顶峰。
只要在草原之上,乌咸的名字就无人不畏惧,无人不臣服。
这也让单于的威望在青夷,在整个草原达到了最高峰。
正是借助着父亲留下来的威慑力,乌穆最终才下定决心。
变法,一定要变,而且越早越好。
这次的变法主力,就是乌穆从大夏得到了谋士,也是青夷新任的议政大夫陆青。
但名义上,确实依旧以左贤王乌去疾为主。
之所以这样安排,不光是因为要压制青夷人对大夏人,尤其是陆青的仇恨,更主要的是,陆青目前在青夷的威望还不足以完成这项变法。
而乌穆,想要保住这个得之不易的谋士。
这次的变法从三个方面同时开始。
首先是收拢人才,改善语言和文字。
青夷虽说是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但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却很稀少。一般只有贵族会从小学习青夷语以及识字。
在青夷这样的蛮荒之地,只要会识字,那基本上就可以当官了。
但实际上,人们对文字和学习普遍并不感冒。
乌穆猜想,这主要是和草原上的年年征伐有关。
预期学习文字,还不如在军队里凭借着自己的一身好本事杀敌立功。
而草原男儿多骁勇,便是乌穆兄弟,也都是征战沙场的能手。
年轻人也更愿意去参军杀敌,而非留守后方。这会被人当成是软汉,而羞辱辱骂。
这种情况不止是在青夷,在整个草原都极为的常见。
青夷人是马上的部落。
孩子们从小开始就骑在马背上,在儿时的游戏中,也多是扮演征战沙场的武士。尚武精神,可见一斑。
乌穆想到这儿时,长叹了一声气。
他又想到了他的老师,已经随着父亲一起埋葬的右贤王乌南顿。
乌南顿是这三十年来青夷最为重要的人,他带领着青夷人在适应草原生活的同时,也稳固了青夷人的生活生产模式。
也是他,改善了青夷的朝廷,甚至整个王庭。
让如今的青夷朝廷中,出现了一批文官。即使只是少数,并且也多是记录文书的小官,但这在从前都是由武将充斥着的王帐内,简直算是改天换地。
其中并非没有波澜,并非没有人选择反抗。
其实有,而且有很多人。其中甚至饱含了乌穆的亲叔叔,乌咸的亲弟弟、舅舅和妃子。
但这些人终究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单于的意志是不能被改变的。
这些人中,有的已经死了,有的还活着。
但无一例外,所有人对单于的敬仰与害怕畏惧再次加深。
而这次,父亲没有选择退步,而是紧紧的站在老师的身侧。
这就是乌穆童年时看到的景象。
他一直想要和父亲一样,成为这个国家的掌控者,令人畏惧的单于。
但其实他更想要的是,和老师那样,能够跟随他的意志,就像老师辅佐着父亲那样,有一个人能辅佐着自己。
当时,老师就曾经给他们布置过题目,是否要改变青夷原本的语言,而去普及更为简单而常用的语言呢?
曾经乌穆是坚决的反对派。
他虽然对青夷语并不喜爱,使用时也觉得多俚语,有些俗气。
但是那毕竟是他从小开始说的语言。
如果舍弃了原本就有的东西,这就让乌穆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而每当这种情境时候,他的弟弟乌骑却是个十足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