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01章 论茶2(1/2)

大老板眼睛微亮,东方宇的提议,甚合心意。

“你的提议很好,虽然我们一直也在对着茶文化的宣传和输出,但是以前却是不够重视,经过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我了。”

他若有所思的道:“推广茶文化,这是独有的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贸易出口。

推广茶文化,不仅仅是文化的输出,我们本国就业增加,百姓收入增加,而且这茶是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资源。”

东方宇也点点头说道:“种植茶叶,美化环境,绿水青山,这不就是符合整体的方针吗?

我心既然天心,即为茶之心。

茶心之返璞归真。

在全真派祖师马丹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长思仙·茶》:“一枪茶,二旗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为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这首词看似平淡,却言浅意深。

“旗枪”属茶中珍品,经营中茶商利润更大。而机心在内丹修炼称作“巧伪”,这么好的茶,如果为投机钻营谋利之人所用,那怎么行呢?茶的本色是无为自然的,并无所谓绝品上品之分,是大自然恩赐摒弃名利的修道之人,为此所用,能增添修炼的功力道行。

这首词为后世茶人所推崇,认为道出了茶的自然无为,无机无巧的纯朴性格,如此看待而喝茶,才能亲近自然,获取无挂无碍的心灵感受,茶才成为修真养生、净化思虑的玄物神品。”

“哈哈哈,好一个我心即天心,谓之茶之心。”大老板哈哈的称赞道。

东方宇点点头继续道:“这茶不仅有茶之心,亦有茶之境。

茶之境,超然洒脱。《茶经》所列茶人大部分为道教(道家)人物,而着作中羽化飞升、神仙典故,“精”“俭”“静”“德”等茶饮的精髓思想,无不体现道教赋予其中的文化内涵。

被称为茶“亚圣”的卢仝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碗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诗录至此,两腋生风,茶通仙灵的吃茶境界已然道出。”

“呵呵,好,好一个茶之境。”大老板称赞道。

以茶托隐寄志也有之。晚唐以后饮茶的风气,由唐的“酒仙醉士”转化到宋的“茶仙茗痴”。

酒朝渐退,逐步饮茶超过饮酒,成为宋代日常生活的第一大饮料。文人所写的茶诗甚至超过了酒诗:以茶赋闲、以茶托隐、以茶寄傲、以茶明志。

茶文化初始实为隐逸文化的缩影,而隐逸思想实为文人士大夫习老庄的结晶,因为隐者多为道者,而道士是隐逸队伍的主干。

文人士大夫一方面渴望入仕有成,一方面爱好隐居,渴求逍遥长生。与道士交往是时尚也是情操,更能显示高洁不俗。而品茶清饮,正是道士们崇尚自然、和合贵生、返朴归真的人生宗趣。

以茶喻丹示道。全真派的兴起,则辟径朝着以茶悟道、以茶入静、以茶养生、以茶喻丹的方向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本网 . www.bookben9.cc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书本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