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皇极殿外的广场上,百官林立。
他们静静地排列成队,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而经过朱纯臣一事过后,广场上官员们的数量明显变少了许多,其中光是内阁的阁老们就直接少了整整两人。
所有的官员们都噤若寒蝉,垂着头,不敢东张西望。
因为此时的皇极殿四周站满了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们,他们虎视眈眈的看着,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
而今日早朝的时间也比平日里晚了不少,众大臣们就这样站在皇极殿前广场上等着,这个季节的太阳还是很大的,早上的还好,没那么毒辣,这些大臣们都还受得住。
这要是在正午,恐怕有些大臣们晒不了一会就会中暑倒下了。
在他们左顾右盼之中,一道尖锐的嗓音响起,众人终于是眼前一亮,纷纷打起了精神来。
崇祯的身影缓缓的出现,而在其身后还有一个人影,而这人便是周建安。
经过一夜崇祯对其毫无保留的交谈之后,周建安的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而下方的大臣们,大多数人对于周建安还是有些陌生的,毕竟周建安并没有在京师出现过太多次,另外其封爵仪式也并未在京师举行过,所以不认识也是正常。
但是有几人看着周建安的身影确是微微有些震动。
这其中便有内阁杨嗣昌杨部堂的身影。
看着周建安紧紧的跟在崇祯的身后,杨嗣昌心里莫来由的一酸,他不由的想起崇祯对他的恩宠来,可这一切似乎都已经烟消云散。
而此时这个崇祯身后的小跟班,在曾几何时还只是军堡的一名小小百户,小到咱们这位部堂大人连提一下都是浪费时间的地步。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现在居然在早朝之时站在崇祯的身后,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而喻。
并且谁都清楚,这一次的平叛,周建安的贡献功不可没,相比较之下,他们这些大臣就有些废物了。
尤其是他这位兵部尚书,杨嗣昌不由的垂下了头颅。
崇祯终于来到主位之上,在王承恩的一系列呼喊之下行礼结束之后,崇祯缓缓的站了起来,看着
“今日你们听朕说便是,若是有事,递到内阁便是。”
“这几日京营骚乱,众爱卿也都是深有感触吧,朕也一样。
朕在反思,反思为什么他成国公居然会做出如此不忠不义之举。”
“堂堂国公,与国同荣,成国公府传承上百年,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勋贵,在这之前,朕将其当做我大明的脊梁,可现在,朕视作脊梁的人却要谋逆叛乱,朕实在是想不明白。”
崇祯又开始了,周建安翻了翻白眼,昨夜说了一整夜,崇祯都没有说舒服吗?
崇祯就这样在台上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
说到动情之处,好些个大臣们便落起了泪水来。
更有甚者跪在了地上,为自己的无能乞求皇帝赐罪。
这倒是看得周建安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