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帝乙治国已满三十载,身居王位,然而渐觉年华似水,精力日渐不复,心中不免生起惧意:
“恐怕时日无多,吾国之未来,亟需妥为安排。”
帝乙在位期间,膝下育有三子:
长子微子启,次子微子衍,三子帝辛。
长子微子启者,母亲出身卑贱,故帝乙心存不忍,难以立为嗣。
然其性聪慧,温和谦恭,亦受兄弟爱戴;
次子微子衍性情温润,然不甚显达,未能显名于朝。
而三子帝辛乃是正室所出,自幼聪慧伶俐,聪敏异常,力大无比,且对武艺颇有热忱,便被帝乙寄以厚望。
于是帝乙遂命其随太师闻仲学习武艺,操练弓马,修行兵器,以备将来之用;
时光荏苒,大昧之力渐闻,年轻的帝辛在晨昏之间,习得操练之道,展现出过人的才华,非凡之力,自是让帝乙欣慰。
帝辛于训练之时,心中常思:
“修习武艺虽是王位之道,然道家之理更不可或缺,唯有身心俱备,方能承载千秋大业。”
时至数年,帝辛已是弓马娴熟,身形矫健,然心中不忘礼义,常觉应担大任,望于疆域之内,整饬民事,安定国心
。心中暗忖:
“我必须担任理应之重任,方能回报父亲之恩,更令国人得安。”
帝乙见其子虽然年轻,却心胸宽广,才华卓越,心中愈发欣喜
。然帝乙暗自忧虑,时日不多,若一日忽至,则待其后事,欠缺安排,心中始感不安。
是以,日夜思忖如何布局。
某日,帝乙召来闻仲,问之:
“吾儿帝辛才智过人,将来必为我国栋梁。
然我身有所疾,身体每况愈下,须措置公事,刻不容缓,汝能助我筹谋一番?”
闻仲心知帝乙之心情,深感责任重大,随即恭敬回复:
“王上放心,臣必竭尽全力,辅佐年轻的帝辛,助其修行道理,成为威震八荒之主!”
帝乙心中宽慰,告诫闻仲:
“尔不可急于求成,当以身教为先,令其明白道义之所在。道行非一日之功,须循序渐进,方能成就。”
闻仲领命而去,备下修行之法,致力引导帝辛,促其道义与武力并行,养成明德之行,使其将来接替王位,理政国事。
自此后,帝辛每日修行,参与国事,逐渐展露风采,众人皆称其贻恨而志之。
时光再逝,不觉间,帝辛已成为众人仰望之俊杰,治理国政,安抚民心,渐渐积累起一派气象。
商帝乙在位三十年,治国有道,然岁月无情,岁月渐渐侵蚀其元气。
帝乙乃是英明之君,但因病重,日渐衰弱,心中对政事愈发忧虑。
临终之际,帝乙命太师闻仲入朝,面色凝重,言道:
“闻仲,我今疾病缠身,恐难再理朝政,然寿王,资质聪颖,望尔能助他继承王位。
此乃我之托孤之语,望尔务必辅佐,以保我商之长治久安。”
闻仲恭谨跪下,表明心志:
“王上放心,臣定竭尽全力,以师父之道,引导帝幸,辅其为政,使之无愧于王之托!”
帝乙听后,略显欣慰,心中惶恐难已,仍想:“此儿虽有才华,若无道理之教导,恐难成大器。”
于是再三嘱托:“记着,治国之道在于德行,政务宜循道而行,方能顺应天意,成就伟业!”
言罢,帝乙神色恍惚,似有所悟,双眼微闭,咽气而逝。
正值朝歌之城,钟鸣鼎食,万民哀悼,商国哀伤。
闻仲自此担负重任,立帝幸为新君,称帝名曰帝幸,号天子,继位之日,四方皆肃穆,肃立以表敬意。
至此帝辛即位,也就是日后的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