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考完了之后,所有的科目纷至沓来,真是让我们疲于应付啊!
除了各种弄小抄之外,我们还是在竭尽全力复习老师最后一节课给划的重点,全部都在临阵磨枪——这是我们的常态。
但是这种情况,却是我上大学前从没有过的。
那时候我总是看到有的同学考试前突击,当时的我不屑一顾,我甚至觉得临时抱佛脚有什么用,知识不扎实,很多考题又陷阱重重,根本考不出什么好成绩。
事实也的确是那样,初中、高中都是,很多同学考完试再看到试卷,总会脱口而出“马虎了”,可是我当时在想,那哪是马虎啊,承认不会那么难吗?
或许是当时太年轻吧,我现在算是理解了那种感觉。
说出“马虎”二字的时候,或许只是想要找一点点安慰而已,毕竟总不能说自己没学习吧。
去年高数挂科其实给我弄得十分郁闷,虽然上学期重修已经考过了,但那都是托了考试不严,且提前拿到了考卷的原因。
如果让我实打实的考,百分百还是过不去的。
至于成绩的痕迹,那是一定有的,据说会留在成绩单上。还有人说,重修关键是影响学分和绩点,这个我之前是不懂的,这学期才抽空了解了一下,不过可能不过是一知半解。
在大学四年中,学分和绩点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其实不光我们学校采用学分和绩点制度,据说全球各类大学都采取的这种办法,只是具体细节不同罢了。学分和绩点不仅有助于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还为学生的学术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学分是衡量学生完成学分的数量,通常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每个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值,学生完成该课程后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的多少取决于课程的难度、学时以及学科领域的不同。一般来说,难度较大、学时较长的课程会有更高的学分值。
比如高数、大物、普化、英语,那学分都是很高的。
再比如经济、思修、体育,这些学分就一般般了,考试也松的很。
绩点则是一种更为精细的评估标准,它反映了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绩点通常根据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出勤率以及其他课堂参与度来计算。每个学校和课程都有自己的绩点计算方法,但一般来说,绩点越高表示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越好。
学分和绩点制度在大学中有多种用途。首先,学分和绩点是评估学生学术成就的重要依据。通过学分和绩点的积累,学生可以逐步完成学业,并最终达到毕业要求。此外,学分和绩点也是学生申请奖学金、交换生项目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其次,学分和绩点制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责任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课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同时,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顺利完成学业。
然而,据说学分和绩点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学生可能过于关注绩点而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导致学习变得功利化。另一方面,由于学分和绩点的计算方法不同,不同学校和课程之间的评估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转学或申请研究生时遇到困难,因为他们需要适应不同的评估标准。
当然,这些高大上的东西我是碰不上的,我也没有往那些方向去研究,我只是祈祷我今年的考试能够全部及格以上就行,只要不重修就行。
我前面听说高中同学说今年冬天要举办一次聚会,高中同学毕业一年多了,重温一下旧时光。
我就在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