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小太监们虽可作为皇帝宇文顺吉培养班底的一部分,但他们确实存在诸多局限。天生阳气不足,使得他们在面对挑战时往往显得胆小谨慎,缺乏足够的决断力与行动力。此外,宫中的总管太监们如同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他们监视着每一个小太监的动向,使得皇帝想要通过他们实现大作为的难度大大增加。
相比之下,余乐则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貌。他阳刚正气,浑身散发着一种令人钦佩的力量与勇气。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余乐总是能够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忠勇仁义的真谛。他的存在,如同一股清流,为这充满阴谋与算计的宫廷注入了一丝正气与希望。
对于皇帝宇文顺吉而言,余乐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年纪轻,居然比自己还要小一岁,既有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去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又具备着高尚的品德与忠诚的心性。因此,宇文顺吉认为余乐非常值得培养与任用,让他在未来的朝堂斗争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宇文顺吉也应当意识到,真正的力量不仅仅来源于权力与地位,更来源于人心与道德。只有真正赢得人心、秉持正义之道,才能在权力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宇文顺吉轻轻放下书卷,站起身,将目光望向窗外。但是窗外都是侍卫,与其说护卫自己的安全,不如说是囚禁自己的看守。自己哪里都去不了,根本别想出皇宫一步,最多只能在皇宫内走动,去探望自己的母后和其他太妃、未出阁的公主们。他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感,这金碧辉煌的皇宫,于他而言,更像是一座华丽的牢笼,限制了他的自由与梦想。
“付太师。”他轻声呼唤,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臣在。”付德彪闻声立刻应答,他深知这位年轻皇帝心中的苦闷与无奈,却也无力改变现状。
“恭亲王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现已到何处?”宇文顺吉问道,言语中透露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回皇上,恭亲王的大军已经推进至颍淮一线,他们接下来的首要目标将是铁山,那是燕朝四大军镇之一,也是战略要地。”付德彪恭敬地回答,他深知这场战役对于两国的重要性。
“您认为这次能顺利攻下燕朝的四大军镇吗?”宇文顺吉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他深知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
付德彪略作思索,而后以沉稳的语调回答道:“微臣窃以为,就当前局势观之,燕军士气萎靡不振,加之历年征伐不断,国家元气已显露出衰败之兆。此外,新近登基的黎王,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对治国理政一无所知。其父已被孙宪所诛,而他本人则在建州自立为帝,此举恐怕只能为大燕朝廷徒增些许苟延残喘之年。反观我军,士气如虹,武器装备皆为上乘,更有恭亲王殿下睿智英武,统兵有方。此番挥师南下,我朝胜算着实不小。然而,战场局势风云变幻,微臣亦不敢轻易断言必胜无疑。但请皇上宽心,我朝将士必将全力以赴,誓以血肉之躯捍卫国家的荣耀与利益,不离不弃,至死不渝。”
宇文顺吉听后,轻轻点了点头,但那眼中闪过的复杂情绪却更加浓郁。他仿佛是在内心深处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斗争,既不愿见到无辜的生命因战争而消逝,又深知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深邃地看向付德彪,轻声问道:“咱们非得和燕国打得你死我活吗?难道就没有其他和平解决的方法吗?”
付德彪闻言,神色变得凝重。他深知宇文顺吉的仁慈与忧虑,但作为一名忠诚的臣子,他必须为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