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张俭的反对
下定决心之后,袁逢的行动很快。
在第二天,他就把目前已经到任的几十名党人官员和部分袁氏集团的官员一起喊到了尚书台,打算进行一个闭门磋商会议,在这场会议上把袁树要建立新军的事情给通过一下。
而在谈到建立军队之前,袁逢首先是谈了一些日常的国务,尤其着重谈论的是对宦官余孽的清算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袁氏和党人之间是没有分歧的,大家都想要尽快的把宦官余孽全部铲除,铲除的干干净净,一个不留,然后大家一起瓜分宦官死了以后留下来的刀乐。
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党人官员们当然不会回绝。
他们虽然认为自己是清流,但是该吃的东西该拿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等这些事情都谈完了以后,袁逢才把袁树要建立新军的事情给拿了出来与大家商议,比如该从什么地方拨出款项给这支军队使用之类的。
袁氏集团内部的官员对于这件事情当然没什么好说的。
掌控朝廷财政大权的大司农毛阳本身就是袁氏故吏。
更进一步来说,他的身份就是袁逢的故吏,是袁逢把他给提拔到这个位置上的,他的权力和荣耀来自于袁逢,那自然袁逢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最多给一些建议,但是并不会反对。
“以目前朝廷的财政状况来看,编练一支三万人的新军并非不能承受,只是原先能够留下来的一些结余就没有了,至于不够的部分,或许要从其他支出的款项当中划拨一些过来。
总之拨款自然是可以,但是如何拨款,从哪些地方挪出一部分不太必要的款项给到新军,那是需要进一步商议的,这一点,还请袁司空多多包涵。”
得到了财政部门的认可之后,袁逢还是很高兴的。
就他所知道的情况,雒阳朝廷的财政确实算不上宽松,不过清算宦官让国库狠狠的吃了一口肉,一场平叛战争下来,使得朝廷也从军队的缴获当中分得了一杯羹,狠狠的喝了一口。
这两次补充算是把空空如也的国库给装饰的好看了一些,不至于太难看,再算上对宦官资产的清算,注定会被划进国库的那部分也比较丰厚,省着点,也够朝廷两三年的销。
说到底,东汉朝廷的财政在铲除了宦官这个大毒瘤之后,多少还是有一些改善的。
原本被宦官侵占的那部分利益,还没有来得及完全被新补上来的士人官员给消化掉,在这个窗口期内,就算没有人搞什么反腐、财政改革之类的,朝廷也有钱能用。
本来这件事情也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在党人官员们集体回归之前,袁逢都是这样和部下们处理事情的,基本上只要是袁逢认定的事情就可以直接下令办理,不需要经过刘悝这个皇帝的允许。
很多事情本身就不需要皇帝来处理,不需要皇帝亲自盖章允许,就算是一件事情需要通过皇帝盖章允许,在袁逢看来,也不过是和刘悝打一声招呼。
数月以来,袁逢都是这么办事的,以至于他甚至都有点习惯这样的办事流程了。
而组建新军这件事情的议事会议是他第一次邀请刚刚回到朝廷里履职的部分士人官员前来共同商议,他下意识的就按照之前的议事规则给这件事情下了定论。
“好,既然财政上没有什么问题,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办吧,之后,以大司农和尚书台为主,调集物资办理好这件事情,尽快落实下去,新军建立不可耽搁。”
袁逢这么一说,底下袁氏集团的官员们纷纷应诺,整个场合十分的和谐,办事的效率很高,过程也没有什么阻碍,仿佛从来都应该如此。
而就是这样的诡异的和谐,却让一批党人官员感到莫名的违和。
比如张俭。
作为在宦官头子的追杀之下侥幸活命到如今的党人领袖之一,张俭在这一时期的士人群体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从袁树的茂陵良庄回归之后,张俭因为地位、名声还有与袁树的那一层关系,被袁逢认为是可以争取、可以协作的亲袁氏集团官员,于是很快就为他在御史台谋了一份差事。
相比于其他的党人官员回来之后还要经过议郎这样一个跳板,张俭直接就跳过了这个环节,直接进入了御史台,得以成为御史台的三号人物。
袁逢还打算过一阵子就把御史中丞这个职位交给张俭,打算安排张俭协助袁氏的力量在皇宫中管控刘悝的一系列行为,让张俭真正进入袁氏集团。
然而,虽然袁逢对张俭有一系列的期待,可是在袁树要建立新军的这件事情上,张俭却表达出了不一样的态度。
他就觉得袁逢这样处理事情是不是有点不讲规矩
组建新军不是小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