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矿山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分散**,形成小而全的格局,长期靠开发矿山资源维持生存,而且大多数未达到经济规模,企业间的生产能力和要素配置不合理,造成众多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相互竞争。
此外,钨矿山又有中央和地方、国家和集体的人为之分,由于利益的驱使,以及地方保护政策的误导,使得地方矿山,根本不顾经济规律和珍惜资源原则,一味采富弃贫,盲目生产。
尽管国有矿山以销定产,控制产量,但由于地方矿山产量增加,使得产品供大于求,市场供应量居高不下,钨精矿价格不断下滑,造成无序竞争,恶性循环。
至此,国有矿山已无力靠自己的力量,来掌握钨精矿市场的主导权了,最后各大矿山全都落入了地方之上,这就给了各大家族控制这些行业的机会,而到了现在,金三要想分一杯羹,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国内对钨出口的控制没有表现出任何松动的迹象,宁愿将其用于本国的生产制造业,也不会再用这种战略金属换外汇。
国外的情况也差不多,要是让人知道金三在干什么,国外的势力肯定比国内更加激进,他们不封锁金三的所有商业行动才怪了。
虽然金三的公司也算是国内企业,但他的用量太大,想从国内购买到足量的钨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他不得不另寻新的供应源。
俄罗斯拥有一定储量。但将70留供国内使用。
现在也有公司从现有设备和零部件中回收利用钨,但即便是此种来源。目前也已应用到了极限,暂且没有充足的新资源出现。
眼下,除去中国和俄罗斯,只有五座钨矿作为全球市场的主要辊商。
英国最近的一项地质调查报告,发布了存在经济价值的“濒危”金属名单,其中钨高居榜首。
钨供应为何趋近枯竭,2001年以前,钨矿开采商会一边开采一边探寻新的来源。以保证持续供应。
近来中国对钨施加出口限制,同时大力购进此种金属,引爆了钨需求,重新激发了搜索钨矿的努力。
遗憾的是,对于那些已经在从事钨的提取以滚口的矿商,从勘探到建设新矿或重新开启旧矿,再到实际生产出精矿。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而对那些从零开始勘探新矿源的企业来说,生产周期至少为三至五年。
总而言之:预计到2013年前,市场上不会出现新的重大供应源。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2011年下半年,当大多数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有些甚至跳水60之际,钨的价格仍然稳定地保持在430-445美元/吨单位。为2009年价格的近两倍。
钨价可能进一步增长,这不无可能,需求高到何种程度,看一看一些生产商行动就可以了。
有些生产商声称,若生产能力允许。每天出货一个集装箱都可以;而实际上,目前的出货速度为一周一个集装箱。
国外的储量太少。当前世界市场上钨又供不应求,越来越依赖于它的行业,如科技行业,选择十分有限,所以金三要想从国际市场上,大批量购买钨矿也是不太可能的,就算能够一时购买到一些,也绝对不是长久之计。
而想从国内购买,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国内控制钨矿很严格,在这一方面,金三几乎没有漏洞可钻。
但也不是没有一丝机会,如果能够买下江、西境内的废弃矿山,又另当别论,现在侯钟的主要工作也是做在了这一方面。
但收购矿山,而且是废弃的小型矿山,浪费钱不说,事情还极其繁琐,就算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做这个,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得到大量钨矿石的。
所以侯钟只得让国际金融专家庞大海同志,再次下海,去国际期货市场上淌淌水,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就这样,他才有了点收获,从国际期货市场上购买了大量卖单,收集到了第一批用来开工的钨矿石。
侯钟这次的砸钱行动进行的极其憋屈,所以他才会跟金三诉苦。
要是购买普通商品,他们这样的大客户,走到哪里都是大爷,可购买钨矿这样的战略性金属,却只能是偷偷摸摸的进行。
这样的交易,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被国外的大势力封锁。
所以侯钟他们化整为零,偷偷摸摸的完成这些交易,不敢让人知道是他们购买了大量钨矿石,要不然,很可能就算他们花了钱,也不能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