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郭青走后,江恺道:“杨大人,郭青言谈之间,似乎对回易之事很感兴趣。”
杨丛义笑道:“他以不足千贯之资经营至今,两年时间能有万贯,获利十倍,由此可见,这经商之道他应该较为熟悉。懂经商之道,眼界宽了,自然就能看出这次远洋回易大有利润可图,能搭上朝廷的回易船队,该是商人们求之不得的事情。但可惜啊,这次回易是朝廷主导,任何私商私货都不能随船队出海。他想出海分一杯回易之羹,怕是难以实现。跟着出海看一看,熟悉一下海路,以后自己出海回易,倒是可以。”
江恺道:“他对我们这么热情,大人准备跟他点明吗?”
杨丛义道:“不,等他自己提出来,毕竟回易之事花费甚巨,朝廷上下都盯着,有点把柄被人拿住,说不得就要栽跟头。初入仕途,当立意高远,所思所为,以朝廷大业为重,蝇头小利,计较不得,不然就会被俗事所绊,仕途再难更进一步。”
江恺道:“大人此话有理,初入仕途,根基尚浅,此时陷入利益纠葛,怕是自寻死路。”
杨丛义点头道:“不错。万事由公心,不会为私利所扰,才能不畏任何阴谋与阻扰。”说完忽又道:“提醒你多次了,私下称兄弟,不要称大人。我们年纪相仿,一起做事,地位当然也平等,无大人小人之分。”
“杨兄教训的是,我记住了。”江恺赶紧认错。
“好了,休息吧,明早我们还得出城去看看。”
江恺应了一声,回房休息。
杨丛义闭眼躺着却睡不着,募军之事压在心头,让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太湖县人口众多,正常情况下招募几百人应当没有问题,但现在战乱平息,百姓安居,愿意出来应征参军的不知道会有多少。山里虽生活艰难,可依山靠山,活命应当没有问题。但凡能活命,就没几个想冒死参军,谁知道宋金能和平多久。
若没人应征参军,禁军再招募不到那么些人,麻烦就大了。
第二日,天不亮杨丛义便起来,运气练功,小半个时辰后,天放亮。
简单吃了早饭,杨丛义与江恺离开郭府,直出城西。
卯时未过,来到城外,就见城外官道上已聚集许多人,有人衣着光鲜,有人着布衣,有人空着手,有人带工具,拥挤的人群完全占据了西去的官道。
众人争相报名,张彪等人被围在人群中,手忙脚乱。
一百人,这是张彪他们昨天在大街小巷呼喊的,今天过来自然是找他们,哪管他们是不是募军的。
这么多人前来,看来昨天下午张彪等人的宣传到位了,眼前可不止一百人,两三百人都有,现在让他们报名登记先后,报不上名的肯定不服,不服的人为了一贯钱闹事,也是麻烦。
“带了工具的,到这边来报名,一人一天一贯钱!”杨丛义将手扬起,高喊一声。
众人忽然听得身后这话,纷纷回头,见是一个着青色衣衫的年轻人站在路中,笑眯眯的看着他们,像是管事的,人群里不由自主的安静下来。
“名额有限,有工具的来报名,没带工具的,赶紧回家去拿,也许还赶得上。”杨丛义又高喊一声。
昨天可只说了报名,没说今天就开工,能有多少人会把工具带来?
听得这话,众人哪会犹豫,没拿工具的撒腿就往城里跑去,跑得快,还能有名额,慢了就白来。
瞬间,官道上就没剩多少人。
“大家赶紧报名吧,登记了姓名,就可以开工,每人一贯工钱,明天一早来领。”看着剩下的二三十人,杨丛义忽然信心满满。
张彪等人没带笔墨,如何报名登记?他们眼巴巴望着杨丛义,不知所措。
杨丛义也顿时尴尬起来,他还真忘了交代笔墨的事情,衙役又没几个识字的,哪里会跟笔墨纸砚扯上关系。
没办法,只能先让他们做工,晚点再登记。
杨丛义叫来张彪,让他先安排大家开工,在官道左侧,挨着官道开辟一块长百丈、宽十五丈的空地,都是哪些人在做工,让他们看着,偷奸耍滑的,工钱减半。
张彪过去把信息一传达到位,他们哪里还会想着登记的事情,反正是给官府做工,官府跑不了,工钱也跑不掉,虽然一贯钱不是小数目,可也没什么好担心。
官道旁边杂木乱草、地势高低不平,众人不多说,只问从哪开始,立马开工。
杨丛义示意张彪,让他做主。
张彪在太湖县衙门很多年,是本地人,对城外的地势情形当然很清楚。
不多时,他就选定了一块地方,吩咐众人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