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他们登上神舟参观一遍,七国使者被大宋船队彻底征服,浑浑噩噩间夸下海口,许下诺言,大宋货物有多少他们就要多少,可用货物和金银交换。
众人在营地停留数天,仔细查看大宋各种货物之后,直接按船签订初步交易协议,每个国家交易数不少于五船,但也没有超过十船,原本他们还想要更多,只是有些国家是内陆国,往来运输不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国家签订大单。
国王随同各国使者离开了回易船队所在的布里,跟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回易参军兼“大宋天竺总管府”总管沈缙和一队随行人员。
因为时间和天竺地域有限,回易船队必须一分为二,一部留在天竺地区继续回易,一部要在两多个月后,南风减弱时南下,西行至波斯湾塞尔柱国一带。
早在南洋停留休整,等待季风时,杨丛义已经跟汤鷽、沈缙、陆游等人就天竺之事商议过多次,最终还是决定让有出海经历的沈缙兼任总管,带领五十艘满载货物的海船和十艘战船留在天竺沿海负责回易,并跟天竺各国建立长久稳定的回易关系,待交易完成,季风到来,率领船队返回南洋,在“南洋总管府”汇合。
沈缙以“大宋天竺总管府”总管身份,代表大宋去了一趟东亘伽国都,大半个月后回到布里,逐步接手船队在天竺跟各国的交换、交易。
与此同时,数千护卫军在原数百宣威军营地附近开始营造“大宋天竺总管府”,建造房屋,修建营房,开垦土地,为大宋和回易船队在天竺打造长久稳固的回易据点。
而那留在天竺多年的宣威军兵将和家属自然并入总管府管辖之内,全部划归大宋,之前积欠他们的响钱足额补发,而愿意返回军营的直接进入护卫军,按能力和资历授予军职,有他们加入,总管府在天竺的实力顿时大增。
这些宣威军旧将在天竺多年,对天竺语言文化了解颇多,但他们的生活习惯改变并不是很大,并且他们如今几百人在本地融合的很好,同时又自成一体,他们的经验对总管府扎根天竺十分重要,所以重新编入护卫军的宣威军旧人很快就得到重用,在总管府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
在回易、总管府建造都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中,杨丛义带着大宋国书受邀出访与东亘伽邻近的数个国家,包括北方的森那,南边的喀喀迪耶,还有西边的卡拉丘里等国,跟他们详细介绍了大宋和回易船队,同时也对他们的国家情况、风土人情做了一些了解,确立了他们与大宋的友好国家关系,签订了国家间的回易协约。
协约中其中一条约定,为增进他们与大宋互通有无,相互之间不收取对方的货物赋税。
天竺各国外贸不多,他们不关心如何收取货物税赋,他们更看中能跟大宋换购多少精美的瓷器、丝绸布匹和茶叶。
而对于换购多少货物的问题,杨丛义给他们的答复是船队会尽力供应,争取每隔两年来一次天竺,满足他们对大宋物产的需求。
大宋船队与天竺各国的交易几乎每天都在进行,一件件大宋货物搬下船,一袋袋天竺物产、一箱箱金银珠宝装回腾空的海船,回易营地忙碌的热火朝天。
转眼,天气转凉,时间来到九月底,南风减弱,东北风悄悄吹起。
回易船队按计划一分为二,沈缙以回易参军兼“大宋天竺总管府”总管身份率领五十艘海船和十艘战船留在天竺沿海继续回易,而杨丛义、汤鷽和陆游则带领剩下的海船、战船乘北风南下,绕行天竺南部海域外的锡兰,向西洋进发,目的地为波斯湾。
船队向南飘行十数日,在锡兰停留三天,补给淡水后,迅速转向,向西北而去,日夜不息。
由于阿拉伯海风向和洋流流向多变,船队多次调整航向,几经周折,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到达波斯湾海口,而后降帆减速,慢慢进入岛屿、暗礁较多的波斯湾内,一路朝巴士拉方向行进。
半个月后,船队顺利到达波斯湾尽头,布放之后,杨丛义带人登上塞尔柱国土。
塞尔柱国,杨丛义、汤鷽等人都来过,虽然已经是八年前,但对此地还是颇为熟悉,加上有向导,杨丛义作为回易正使,很快将大宋船队再次到来的消息往内地传去。
距离港口最近的大城便是巴士拉,大宋船队的消息很快由沿海官吏传递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