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是一个挺传统的武人。他的性格,他的思维,他的本性,是形成于赵构穿越之前的时代。
三十多年的人生历途,早已经将他塑造完毕。
哪怕追随了赵构后被一次次打击了身心,赵构对官政治集团的大打出手,对朝廷局势的大大阔斧,对京城的那些龌龊将门的手下无情,都叫他大呼爽快,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他本性未动摇。
赵构还没有去粉碎王渊的三观呢。
如此的一个人,那在政治上的追求是很没动力的。
狄青的遭遇叫每一个赵宋武人都心有戚戚,那就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宝刃,吹毛断发,叫人不敢生出半点非分之想。
王渊这种老派武人最是如此。
往前看的刘延庆、姚古等人,更是如此。
所以,王渊对于中军都督府的位置一点也不留恋,反而更觉得武略院或讲武堂,是那养老的好地方。
他也年逾四旬了,大半辈子都过去了,接下的时日里好好地享享福不行吗?
要知道老赵家对于他这样建立过大功,却又能痛快的放弃兵权,安心养老的人,那可一直都是恩遇有加的。
先前京城中的那些个世代富贵的将门,就是前例。虽然这般的好日子,今后是不再有了。可王渊相信赵官家不会叫自己受委屈的。
高官厚禄重赏,子孙荣华富贵,一样也不缺的。
至于儿子的焦急焦虑,王渊早看在心里,不说不代表着他不知道。这只是他要伸量一下王倚的城府,毕竟这是他的独子,是要继承王氏家门的人。
可结果是,不悲不喜!
王倚没有一开始就急不可耐的奔来诉说,也没有沉得下气,在这事儿上全盘相信自己的老爹,更没有透过那一条条谣言看清真实。
此,中人之姿也。
不算笨蛋,但也不是真正的聪明人。
王渊停下了手中的笔,终于抬头看了自己儿子一眼:“你年近双十,亲都已经成了,也不是无知小儿了,为父就要问你一问,你日后究竟有何志向?”
自己这个儿子,不成武不就的,讲武堂给的评价可不算优秀。这孩子要真有三分本领,讲武堂的那些个教师教授们,看在他王渊的面儿也不会给出个中中的评分。
上中下九等分级制度,王倚就一个中中,这叫王渊心里凉了一大截。
不过王渊也清楚,这官场也好,战场也好,人真正的水准如何,教室、推演室的成绩并不是决定的。可现在看,王倚的表现也不是多好。
还真就应了那中中的评价!
然王渊久在军中带兵,对孩子很是有些疏于管教,王倚没被他祖母、母亲宠坏已经难能可贵,现在也不能对之太苛刻了,而且他还真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志向是甚。
老爹的询问叫王倚有些傻眼。
自己的志向是甚?那当然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