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个都是浦城人,有着同乡之宜,并且吴待问和杨亿的关系不错,杨亿又是章得象的表哥。
有此为链接,吴氏和章氏自然素有来往。
而吴待问能够参加制科,便是源自于章得象的举荐。
然而,真正让浦城吴氏走向鼎盛的,并不是吴待问,而是他的儿子吴育。
天圣五年(1027),吴育举进士,礼部试第一,殿试中甲科,与此同时,吴育的弟弟吴京、吴方,皆是天圣五年榜的进士。
兄弟三人齐登科,浦城吴氏瞬间名闻天下。
后来,吴育为大宋有史以来第一位入制科三等的人,吴氏的文名更加广为流传。
且吴育、吴充两兄弟先后任宰执,浦城吴氏正式成为大宋望族。
再之后,吴充先后同王安石、欧阳修、吕公着(吕夷简三子)、文彦博结为亲家。
可惜,自吴充死后,浦城吴氏再无一人中第,虽然吴充为后辈编制了一张人脉网。
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无人进士及第,失去了新鲜血液,浦城吴氏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良久。
看完吴待问的策问,李杰不免有点失望。
本来,李杰还是有点小期待的,吴待问能培养出四个进士儿子,他还以为对方能有什么惊喜之言。
(吴充是宝元元年(1038)及第的,同司马光、范镇同科,和他三个哥哥不同科)
结果,却只是中规中矩。
既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也没有值得批判的内容。
成绩四等,亦是中规中矩。
阅览完这最后一篇策问,李杰重新将视线投向台下的众人。
“朕已悉数尽览。”
“范仲淹,梁适可入三等,王素、吴待问可入四等,胡瑗入五等。”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反应不一。
晏殊的脸色依然是波澜不惊,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他都无所谓。
反正,他不占任何派系。
谁升等,谁降等都和他无关。
周起的反应也大抵如此,不过,相比于晏殊,他心里多少是带着点开心的。
吴待问好歹是他的同年之一,虽然此前两人并无多少来往,但最近两人之间却产生了交集。
交集源自于章得象。
故此,吴待问也算是寇准一系的人。
此次制科为陛下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制科,意义非凡,能够中个四等,吴待问日后的发展肯定不会差。
己方阵营,又多一位骨干,周起能不高兴吗?
而刘烨和李谘的反应,更多是吃惊。
王素能从五等升为四等,这显然和他们预料的不太一样。
……
……
……
吕府书房。
哗啦!
吕夷简直接将桌桉上的川纸丢在了地上,写字,讲究的是凝神静气。
心不静,字不平。
此时,吕夷简的心情明显不够平静。
虽然他是在写字,但心思却全都在宫中。
算算时间,官家应该在批阅制科的卷子了。
若是看到王素的那篇策问,也不知官家会作何反应?
王素策问的背后,自然不止是王素一人的意思。
其实,吕夷简是不想参与进这种事的。
官家是什么人?
岂会因为区区言论便妥协了?
这么做,无异于飞蛾扑火。
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王氏、李氏、吕氏皆有试探之意,作为吕氏的一员,吕夷简又岂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