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上课
陈老师:
您好。
我是骆玉珠,写这封信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对你表示感谢。
谢谢你。
谢谢你提供的帮助,如果不是伱,我现在很可能辍学嫁人了,我不想这么早嫁人。
我想向陈家村的那些人一样,好好读书,考大学。
……
此致。
敬礼!
二是敲糖帮的存在,虽然利润不多,但家家户户的日子,勉强还能过得去。
起码表现上是如此。
到底去不去上课,李杰还没想好,那里的一位学弟,未来前途不可……
骆玉珠。
这年头,农村学生读个初中、高中毕业都算是高学历人才。
来去自由。
看完这封信,李杰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骆玉珠没提,因为没必要,这封信就是一封普普通通的感谢信。
……
不过,骆玉珠想要一直读到大学,恐怕不太可能,她那个继母,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等。
顶多当个学者,闲时写写文章,偶尔再写几本,基本上能解决地位和挣钱问题。
类似的案例可不少。
1978年12月18号。
李杰前脚刚到家,后脚,那帮回村的大学生就闻风而至。
陈家村的考学热,一是因为有了李杰这个榜样。
究其原因,还是那个特约研究员带来的光环。
前前后后写的那几篇报告,早就成了多地机关的研究资料。
即便女孩的公分低一点,但好歹也算半个劳力。
他又不走体制内路线。
没人管。
几天后。
三是李杰给他们针对性的补课。
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
养老都行。
在乌义这个小县城,他的地位削微有一点点超然。
比如水木大学。
李杰提前放假回村,他现在的地位有那么一点点特殊,说是有编制吧,又不用每天打卡上班。
说没编制,该有的福利,又一样没落下,其他人羡慕归羡慕,说闲话的,那是一个没有。
算了。
更多的是小学毕业就辍学。
毕竟,和谐大神关注着。
一进一出就是一个劳动力,像陈家村那样的典型,很难复刻。
不用正儿八经的坐班,得空去上一两堂课就行,没空也没关系,反正就是一个荣誉头衔。
你好我好,大家好。
意思到了就行。
特约讲师。
他的母校明州农机还专门给他发了一份聘书。
李杰想了想,觉得还是推掉。
不然的话,他倒是可以效仿一下高育良,走走学院派的路线。
这三条,少了哪一条,都没法促成现在的陈家村。
他也没有给她回信。
陈家村。
“江河哥。”
“江河大哥。”
“哥。”
来的人,不论年龄大小,一律喊他哥,即便陈小飞的辈分比他大一辈,也是这么喊。
接着,众人又七嘴八舌的问起了问题。
他们上的大学,都在相对比较大的城市,环境跟他们成长的环境截然不同。
农村和城市的区别,让他们生出了很多的疑惑。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