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紫禁城在明朝一共遭受了13次雷击,七中六次都击中了螭吻,建筑没有受损,螭吻功不可没啊。
这些隐藏的不像龙的龙形纹石刻石雕,在故宫之中还有不少。
比如故宫建筑屋脊上,还藏着的另一个龙子是狻猊。
它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故宫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古建筑,角脊之上排列着10个小兽,。
其顺序为:“一龙二凤三狮子,海马天马六押鱼,狻猊獬豸九斗牛,最后行什像个猴”。
这些神兽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出现在再多在这里也算正常。
像是这样的龙还有一些,比如螭龙。
在故宫之中有一只螭首,是谓古桥的守护神。
近段时间来,传出故宫博物院馆藏有清代御制《兽谱》。
《兽谱》始绘于乾隆十五年,乾隆帝对它极为重视,先后委任傅恒、刘统勋等8位军机大臣参与校勘。
它由宫廷画师余省和张为邦执笔,于乾隆二十六年完稿。
这本动物图志总计绘制180幅不同的瑞兽、异兽、神兽以及普通动物画像,在学术和艺术两方面,都极具价值。
其实,各种各样的神兽不只是存在于图谱上,它们还藏在今天故宫的角落里。
不是每一种动物,都能在故宫里谋得一席之地的。
那些坐镇在故宫建筑不同方位里的神兽,背后通常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
螭,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
传说它是龙最喜欢的儿子,其傍水而居,好险,勇猛,是古桥的守护神。
而螭首的头部虽然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更接近于兽类。
它有点狮子相,头顶有一对犄角。
之所以有角,是与封建皇权脱不开关系,是权力的催生品。
现实中,在故宫、天坛等我国古代经典的皇家建筑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螭首的身影。
如果记不住螭首这个名字,它还有另外一个很好记的名字,叫作避水兽。
《西游记》里牛魔王的坐骑叫避水金晶兽,虽然《西游记》里没有明确地说,但是长得就很像此物。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螭的祖先因为触犯天条,被贬下凡,被压在巨大沉重的龟壳下看守运河1000年。
因其性善好水,会调节水量,使洨河水“少能载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备受百姓崇敬。
千年后,螭的祖先终于获得自由,脱离了龟壳。
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表彰其家族护河有功,以此灵异之物头的模样,雕成石像放于河边的石礅上。
这样做古人认为可以镇住河水,防止洪水侵袭,寓意四方平安。
螭首在古代的青铜纹饰、碑额、印纽中时常显身。
汉朝是螭纹最鼎盛期,数量之多,在许多玉器上都能见到。
在古建筑中,何时开始引入螭首尚不确知。
它一般是皇家建筑上的专用构件,是中华龙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故宫当中数量最多的石雕,就是汉白玉的螭首。
螭首在建筑上的使用历史,已有1500多年。